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核醫學科創建于1959年,是國內較早開展同位素臨床應用和研究的單位之一,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已經成為業務范圍廣泛、診斷、治療門類齊全,設備先進,集醫療、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現代化科室。
核醫學科主要包括以下:SPECT顯像室、PET/CT中心、體外分析實驗室、核素治療門診?,F科室人員16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7人,大多數醫師具有博、碩士學位。核醫學科擁有世界先進的診斷設備,包括德國西門子biography mCT PET/CT1臺、 SPECT1臺、雙能X線骨密度儀2臺、德國索靈化學發光儀2臺、雙探頭GC1200γ放射免疫計數儀2臺、KDC2046低溫大容量離心機2臺、甲狀腺功能測定儀1臺等設備。核醫學臨床業務非常廣泛,在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疾病、甲狀腺疾病、腎臟病及肺栓塞等疾病的診斷方面獨具特色,在核素治療方面也具有較強的實力,特別是對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癌、類風濕性關節炎、轉移性骨腫瘤等疾病的治療有豐富經驗。目前開展體外分析檢測項目13余項,ECT影像檢查10余項。核醫學科文兵主任兼任湖北省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核學會核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市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抗癌協會腫瘤影像職業委員會常委,湖北省職業衛生技術評審專家庫專家,湖北省醫學會臨床應用審核專家庫專家,湖北省衛計委衛生監督評審專家。
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學的臨床工作和科學研究,具有30 年的臨床核醫學診療工作經驗,特別是對SPECT/CT 顯像及甲狀腺疾病的核素治療有豐富的經驗,在心血管與腫瘤的分子影像方面做了大量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湖北省科技支撐計劃1項,湖北省衛生廳項目1項。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從1959年我科即開始承擔當時的重要教學工作“三防”教學。文革后又開始承擔工業衛生涉及核醫學校的教學內容。1971年起開設核醫學職業理論及實踐教學,從1971年至今已教學生約12000人,累計講授理論大課約2001學時。此外還承擔專升本、封閉班、高升本各層次理論教學,2001年開始承擔檢驗系核醫學理論教學,2005年開始承擔7年制核醫學教學。1988年本教研室承擔研究生班核醫學理論及實驗教學,2001年后核醫學作為影像職業研究生必修課及其它職業研究生選修課由本教研室承擔。另外,本科室從2011年開展住院醫師培訓工作,已培養人員達50人之多。獨立承擔國家、省級等課題14項,其中在研國家青年基金1項,湖北省科技支撐計劃1項、院內青年基金1項、武大自主科研項目2項,已結題9項。